密碼黃金:區塊鏈與比特幣的誕生

A小編 July 24, 2021


區塊鏈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下,許多破壞式創新不斷地誕生,而這些顛覆性的思維很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改變現有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模式,其中加密貨幣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例子。

雖然未必了解,但你一定聽過「比特幣」(Bitcoin),要了解比特幣之前,需要先知道什麼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一種用來記錄字串以及資料的技術,並藉由密碼學的原理來保護其中的內容不受竄改。

比特幣的誕生

比特幣利用區塊鏈作為記錄交易的去中心化分散式帳本,其功能就像銀行的存摺。當有一筆新的交易產生,就會被記錄至「區塊鏈 (存摺)」中,等到一個區塊(一頁存摺)存入一定的交易紀錄後,就會被打包(翻頁)。而當前一個區塊被打包後,接下來的交易就會被記錄在下一個區塊(下一頁)之中,而區塊與區塊之間彼此串連成一條很長的鏈(整本存摺),因此被稱為區塊鏈。

簡單聊聊比特幣的歷史。 2008年10月底,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的論文被發表在網路上,其作者署名為中本聰(Nakamoto Satoshi)。這篇文章又被稱為『比特幣白皮書』,內容詳細解釋了比特幣的設計概念以及運作原理。

比特幣系統設計了一個紅利制度,當一個區塊紀錄滿而被打包時,成功打包該區塊的人可以獲得一些比特幣作為獎勵,以回報打包者的付出,包含硬體成本(電腦)以及能源成本(電力)。這就好像人們利用機具(硬體成本)以及人力(能源成本)到礦坑中掏金(紅利),因此打包者又被稱為「礦工」,而整個紀錄帳本與打包區塊的過程則稱為「挖礦」。2009年1月,比特幣網路上線, 創世區塊(編號第0號區塊) 由中本聰本人打包成功, 並且得到了50枚比特幣作為獎勵,至此也標誌著比特幣生態正式誕生。

我也想成為億萬富翁!

2010年5月22日,一位美國工程師用了10,000枚比特幣買了2片批薩,這是比特幣有紀錄以來的第一筆實物交易。 當時一枚比特幣價值約0.0025美金, 也就是這2片批薩大約25元美金,折合約700元台幣。為了紀念這件事,往後每年的5月22日就被定為「比特幣披薩日」。

然而11年下來,比特幣的價格成長了1600萬倍,現在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到達40,000美金左右,如果是10,000枚比特幣的價值約為110億台幣, 等同於約中20次威力彩頭獎。

截至小編撰寫文章當下為止, 比特幣主鏈一共產生了685155個區塊(當下最新生成之區塊為編號685154號區塊), 並仍然以平均每10分鐘生成一個區塊的速度運持續運行中唷!

參考資料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